|
 |
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 |
|
培訓對象: |
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高層管理者、各職能部門經理、基層干部以及對國學感興趣的人士。 |
|
|
課程背景 |
2600年前,希臘哲學、沙門思潮、諸子百家在歐洲、南亞、東亞同時興起,它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是以后任何時期都難以相比的。歐洲在中世紀荒廢了整整1000年,文藝復興運動的口號是“回到古希臘”,而新教倫理的興起激發了企業家精神。今天,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古典智慧(如老子的哲學、孫子的兵法),中國卻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轉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壓力常常令人感到不堪重負。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看似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它可以幫助管理者健全心智,提高修養,拓寬視野,觸類旁通,激活創造力。上世紀中國商界領袖有不少即得益于傳統文化的熏陶。 |
課程收益 |
拓寬視野,觸類旁通,全面了解儒墨道法等諸子思想精要;追根溯源,深切感悟大乘佛教教義與禪宗管理思想;與商界精英一起探討修身治企大道,創造企業騰飛的無限商機。
|
課程大綱 |
一、一代顯學:儒與墨
孔子其人其事
兩大顯學的根本分歧
孟子的得失(邏輯與理想)
墨家的追求與現實(從“游俠”到“私劍”)
儒家在人性論上的分歧
“仁內”——團隊建設
“義外”——企業的社會責任
“韋伯命題”與儒商精神
二、道與佛
《易》——華夏文明的源頭
神奇的符號,費解的謎團(八卦與太極)
上古智慧的顛峰(先秦道家學說解讀)
陰陽與五行合流(道家與道教的異同)
道教的處世哲學(柔弱勝剛強)
佛學的起源與變異(外來思潮中國化過程)
大乘慈悲心(“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
“三學”與職業操守(“戒、定、慧”)
禪宗與管理智慧(“覺”的三重境界)
三、兵與法
商戰如兵戰(《孫子兵法》的現實意義)
領導素養(“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中國古典軍事思想的核心——“奇、正”(規范與創新)
早期法家的探索(商鞅之功過)
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勢、術、法”三位一體)
法家學說對后世的影響(集權與分權,資格與才能)
|
|
|
|
|
|
|